-
苏中教育格局,真的要洗牌了。就说刚出炉的高考数据吧,扬州清北录取人数这次可真是让人惊掉下巴——直接排到苏中末尾了。南通今年往清北送了61个娃,泰州也不含糊,好几个学校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冲,反观扬州,这差距明摆着,连老牌强校的光环都快兜不住了。
好多家长凑一块儿聊,第一反应就是“学习氛围不行”。南通泰州的娃,从高一就开始绷紧了弦,早自习比鸡叫还早,晚自习比路灯还晚,老师盯得紧,家长催得狠,连周末都在补课。可我觉得,这事儿没那么简单——真要是光靠“卷”,南通泰州能这么多年稳坐头把交椅?关键还在教育生态上头。
啥叫教育生态?说白了就是“不把鸡蛋放一个筐里”。南通有南通中学、海门中学、如皋中学,泰州有泰州中学、姜堰中学、靖江中学,这些学校就像赛马场上的马,你追我赶谁都不肯松劲儿。去年南通中学搞了个“强基班”,泰州中学马上跟上“创新班”;今年海门中学引进了几个清北毕业的老师,姜堰中学转头就和南师大合作搞教研。你追我赶的,老师得不断更新教学方法,学生也得跟着适应不同节奏,整体水平想不往上走都难。
扬州就不一样了。这么多年,基本就靠扬州中学这一棵“大树”。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扬州中学确实是好学校,省重点、状元校,往清北送的人也不少。可问题就出在“一家独大”——好老师全往这儿扎堆,好生源也往这儿挤,剩下的学校要么师资跟不上,要么生源差一截。就像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被重点培养,其他娃要么没人管,要么只能捡剩下的资源。时间长了,那些普通中学的老师教得没劲儿,学生学得也没盼头,整个教育圈就像一潭静水,激不起半点儿浪花。
这种差距,可不光是高考榜上几个数字的事儿。你想啊,现在城市招企业、引人才,最看重的就是本地教育水平。人家企业来投资,得考虑员工娃上学的问题;高学历人才落户,也得看娃能不能上好学校。要是扬州的教育优势没了,人家可能就选南通、泰州了。到时候别说清北人数,连大学生留扬率都得往下掉,这才是最让人揪心的。
我有个在教育系统上班的朋友,有回喝酒跟我吐槽:“扬州中学每年给清北送二三十个娃,可全市高中加起来才五六十个。南通泰州呢?一家学校送二三十个,七八家学校加起来就是一两百个。表面上看总数差不多,可人家是‘全民皆兵’,咱们是‘一枝独秀’。”这话糙理不糙——教育不是培养几个尖子生,是要让更多娃有学上、上好学,让整个城市的人才池子越来越深。
说句实在话,扬州也不是没机会。这几年也新建了几所重点中学,引进了不少优秀教师,可关键是怎么把这些资源盘活。与其砸钱堆出一个“新超级中学”,不如把每所高中的特色都亮出来:有的学校擅长理科竞赛,有的学校文科见长,有的学校艺体教育突出。让家长和学生有更多选择,学校之间有了竞争,自然就得想办法提升教学质量。
现在回头看,苏中教育格局要洗牌,洗的不是谁上谁下,而是从“一家独大”到“遍地开花”的转变。扬州要是能早点醒过味儿来,把教育生态整活了,说不定还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;要是还抱着“一棵大树好乘凉”的老观念,那差距可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2025年全国高考
imgarr举报